兴安:灵渠两岸换新颜 千年古城“风华正茂”
□本报记者刘健
清晨,灵渠水街,老街坊们坐在灵渠旁碧涵亭中畅叙着家长里短,小孩子绕膝奔走,爽朗的笑声传得极远,一幅“欢乐人家图”跃然眼前。
两千多年前秦筑灵渠,让兴安“南连海域、北达中原”,湘江北去、漓水南流,长江与珠江水系在这里“牵手”。
看城市变迁,谈身边变化。如今,兴安县的变化成为了兴安干部群众茶余饭后不变的“话题”。
老县城变“新家园”
百姓安居乐陶陶
“现在这水多清,看着就觉得心里舒坦!”在附近生活了20多年,覃月明亲眼见证灵渠的变化。
“灵渠有南北二渠,南渠横穿县城,沿岸商铺林立、人烟密集,过去总有垃圾进渠,严重影响水质,过个路都要捂着鼻子走。”兴安县兴安镇灵渠社区居委会主任邓春红说。
灵渠美,县域才能兴。近年来,兴安县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景观再造、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对包含8条支流在内的整个灵渠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段总长46.4公里,清淤疏浚面积达8317.47平方米,工程量9771.2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50余公里。
兴安县聚焦民意所期、民意所盼,在广西率先全面启动县级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灵渠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北渠及南渠一期、二期修缮收官,渠首、南渠、北渠清淤完成,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舒心美好。
灵渠的变化,只是兴安县城蝶变的一个缩影。
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幸福感来自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蝶变成整洁有序、设施完善的“新家园”,抑或来自四通八达的交通和有温度的城市街道,美好生活不期而至,似梦般温馨。
“如今的小区,出门道路整洁畅通,楼房墙面粉刷一新、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小区氛围真是越来越好了。”家住育龙小区的居民们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赞不绝口。
兴安县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惠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瞄准群众需求,围绕改造基础设施、改观小区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优居住环境等方面实施改造提升,将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完善、管网维修完善、拆除违章搭建、建筑物立面改造、屋面修缮及增设服务性设施等纳入改造范围,消除“老”“破”“旧”,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统计,兴安县累计投入9815万元,改造老旧小区31个,惠及1793户居民。
菜市场是百姓生活最接地气的民生场所。近年来,兴安县针对农贸市场治理涉及面广、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管理短板大等现状,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投入70多万元,加大农贸市场在公益宣传、环境整治、经营秩序、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升级后的市场整洁明亮、过道宽敞洁净、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受到了商户和周边百姓的称赞,彰显了城市温度。
“市场整改后,里面的规划布局合理,而且商品种类繁多,环境对比以前来说也整洁卫生多了。”兴安居民顾先生高兴地说。
阡陌变通途
十年巨变在“路”上
如今的兴安,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盘活了特色资源,成为市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近年来,兴安县大力推进路网更新,改造提升主次干道,建设“微循环”,打通“断头路”,投资1亿多元,改造道路管网25.7公里,修补路面10万余平方米,灵渠大道(三期)、迎江路、双拥路延长线(一期)等一批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华江旅游公路(一期)、省道S501兴安段、兴荣路延长线、爱民路延长线等稳步推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交通体系。
“自从灵渠大道(三期)通车后,我们从灵湖社区开车去严关上班更快更方便了,不到15分钟就能到达,节省了不少时间。”家住灵湖社区的刘先生在严关镇工作,灵渠大道(三期)的建成打通了兴安绕城环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去年,兴安县投资30233.05万元实施的兴安县湘江三桥及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全长3.06千米,建成后,将形成流动顺畅、交通便捷的环状路网,极大缓解县城周边交通问题……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完善,兴安县的城市“大动脉”变得畅通无阻。
“如今,兴安县大力实施‘大县城’略战,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不断完善县城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县城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兴安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