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水瀑百尺 长峰青山情
位于川水岩下的蒋岙村,处于四明山支脉的一个山沟里,四面环山,形似燃烧中的火炬,火焰如朝霞,经久不息。
我出生于大跃进年代,童年就是在这个型似火炬的村庄度过的。日夜与之作伴,不出村庄一步。村似桃花源,早起开门见翠竹,入夜犹听瀑蝉声。
在蒋岙桥棚和保德庙里读完小学,又在桥棚原址前新建的小学上了二年村办初中。
十二三岁时,每到星期天和寒暑假就去上山砍柴、割草、放羊。我家编在第四小队,有同龄人八九人,约好后一起出门,一起回家。砍柴最费力,山上无柴可砍。小伙伴们是最活泼,最爱玩的,找一些娱乐性活动玩,有乐趣忘了辛苦。捡几粒小石子,地上划几条线,能下石子棋;掷柴刀比输赢,胜者得柴;山塘水库里学游泳,无师自通,大家都学会了狗爬式;溪坑摸鱼,竹山掘笋等,都是必选项目。掘到鞭笋拿回家,可做汤吃,美味可口。
山是花的天地,一年四季白的、红的、粉的、绿的,点靓了山色。春天洁白的望春花,相映蓝天,白蓝分明,无一丝杂质;夏天映山红满山坡,摘几朵放到口中,甜甜的,还要折枝带回家;田头地边的国国红长在草丛中,鲜红鲜红的,最醒目,也是最爱吃的野果之一。
山里的大小山岙梯田,尤其是山头、后岙等梯田,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梯田,精致、多彩、壮观。梯田用乱石砌筑,如豆腐干,如圆饼,如裙带,正方型、长方形、不规则几何图型的梯田层层叠叠,随处可见。
春耕开始,山岙里的梯田,水波鳞鳞,在春光的映射下,如镜子,与明媚的蓝天浑然一体。继而,梯田变成了绿茵。然后,梯田变成一片金色的世界,美不胜收。
山村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村里有一群向上、活跃、仅有高小文化的青年,组建了蒋岙大队文宣队,这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村里的气氛一下热列起来。秋收结束后,哥哥姐姐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去保德庙排戏,他们把《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滨》《平原游击队》等戏搬上了舞台。还常被竹丝岚、王仙岗、石笋等邻村邀请演出。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当过二个小角色。这是最有朝气,最有激情的,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剧团或演出。剧中英雄人物的形象至今不忘,英雄气概激励我做人和做事。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和农田用水急需改造。各生产队在队长带领下,伯伯、叔叔、哥哥、姐姐们肩挑背杠,造好了断塘岗水库、泥池水库、后岙水库。
穷则思变。村里办起了皮碗厂,它是余姚县最早生产大队办厂的典型。规模越来越大,胜过当时公社办厂。大队计划安排每户可进厂一人,好多人进厂当上了工人。上下班有统一时间,礼拜天可休息,工分也不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村民办厂经商,如雨后春笋。有聪明才智,拼博精神的蒋岙人,又创造了新的奇迹。村民蒋华强、蒋亨雷、蒋春雷的企业规模达几十亿,不但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还回赠家乡。全国各地有蒋岙村民经商办工,并安家落户。正是:九州创业致富,四海子孙同乐。
近几年,有心村民自发自愿捐款出力造庙、续谱、编志,好事、善事不绝。
岁近古稀,爱乡之情与日俱增。感谢祖先们,所造梯田如大自然造化,还具规模(据了解,是附近乡村中数量最多之一)。村道溪坑工整有致,深宽相宜。房前屋后种满毛竹,四季常绿。此几个工程,是后代安家乐业的基石,功在千秋。
童看川水挂前川,来日长峰长相思。家乡山水惠泽于我,怀念永恒。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迷你集市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