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本科专业为何授予理学工学学位?教育部官宣透露新风向

2024-01-13 16141阅读

潮新闻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制定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供有关高等学校在增设新医科专业中参考。

这5个新专业包括老年医学与健康、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是具备医学专业特质,同时又兼具其他相关专业特性的复合型专业。备受外界关注的是,这些专业在有较多医学类课程的背景下,并没有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而是授予工学、管理学、理学等学士学位。

教育部新增非医学学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释放什么新信号?这些新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近日,记者采访高校、基层医疗机构,解读新医科专业上新背后的变化和意义。

新专业,新在哪?

新医科,并非新概念。2017年,教育部就已正式推出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是高教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

相比传统医科,新医科打破过去百年里医学主要且仅仅依赖于生物学的现状,把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等知识基因都植入医学机体中,成为结合医学特点的交叉学科。

这几年,浙江已有高校在新医科建设上有所探索。以浙江新医科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温州医科大学为例,2020年,该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了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2021年启动了临床医学(新医科班)专业招生。半个月前,温医大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加强双方在新医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在记者采访中,相关领域的业内专家都提出类似观点。此次新医科专业上新的重要变化是专业边界的拓宽。此前各个高校的新医科专业建设多数采用的是对原有医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的方式,颁发的还是医学学位。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新增非医学学位的新医科专业,正表明我国的新医科改革又往前迈了一步,跟更多学科有了创新性的交叉融合。

一位省内高校的招办负责人则关注到另一个关键词:引导性专业。2023年版《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上,专业目录包含基本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并没有引导性专业这一分类。为何新医科要设置引导性专业?“我国多年前还颁布了《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引导性专业有前瞻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的专业特点。颁布这类专业的目的是鼓励高校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复合型人才。”

新专业,怎么设?

新医科本科专业为何授予理学工学学位?教育部官宣透露新风向

虽然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刚公布,但不少高校都已行动起来,准备在2024年申报新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燕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该校要申报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4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2024年,我们会在学校眼视光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中探索设置药物经济与管理等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温医大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对于新专业的设置,教育部也在《指南》中给出明确指引。例如,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要培养掌握药物经济学、药品管理、药品政策相关的基本知识,熟悉药物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等科学范式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能满足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制药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需求的复合型药物经济管理人才。

“在国家医保谈判、国家及地方集采等政策常态化开展下,大多数药企面临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但人员短缺的问题。”浙江一家药企副总说,关键要看高校接下来如何设置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如果能和企业的业务需求方向相匹配,市场对这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大。

实际上,温医大此前已有类似医工结合的探索,即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眼视光专业结合,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新工科班)专业。“我们进入本科一年级阶段就有博导一对一带领进组,在学习生物材料、医学工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眼视光临床诊疗能力训练。”温医大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新工科班)专业2020级学生王亚加说,因为学校的本研贯通培养机制,今年班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推免或考研,希望继续深造后再就业。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迷你集市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