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人才“强磁场” 凝聚发展“源动力”
(记者 阮伟康) 创新驱动的余杭,渴求人才;包容开放的余杭,呼唤人才;精彩筑梦的余杭,成就人才。
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为如今的科创高地,余杭的“蝶变密码”就是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余杭持续做大创新人才蓄水池,为加快推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余杭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余名,人才总量突破39万。
广开才路
诚意满满聚英才
去年9月底,余杭率先将交通枢纽与人才枢纽有机结合,在杭州西站枢纽打造了长三角区域唯一一个省级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产业园以杭州西站枢纽为核心,提供集人才招引、项目落地、创业创新、生活保障等人才事项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持续集成面向年轻人的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产业园区品牌,努力把往来的人流量转化为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
自开园以来,已接待企业、考察团、合作伙伴1200余人次,初步与50余家企业、协会学会商会等达成意向合作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伙伴;开展人才招聘、人才交友等活动20余场,并邀请200余家单位参加“不出站”招聘,推出岗位3500余个;集聚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300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新吸引脉脉、万宝盛华、锐仕方达等90余家知名(分支)机构落地。
这是余杭“求贤若渴”的典型缩影。近年来,面对愈发激烈的“抢人大战”,余杭借助市场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力量和大赛大会的广泛影响,持续拓宽人才招引渠道。去年以来,余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等科技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TR35”亚太区发布会等80余场重大人才赛会,启动余杭国际人才月活动,密集推出3大主题活动和十大系列活动,不断增强人才磁场吸引力。
瞄准经济主战场,根据企业和人才实际,余杭还以真金白银打造一系列引才聚智“新菜单”。比如,出台“黄金68条”产业新政,根据全区经济发展形势,重点加大对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各类现代服务等行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人才新政“黄金20条”,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围绕服务保障、人才招引、认定标准制定配套细则,为各类人才提供研发、产业化、团队建设、生活安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据了解,2023年以来,余杭各类扶持政策资金兑付已超100亿元。
拿出真招实策、舍得真金白银,“近者悦、远者来”的生动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尚贤礼士
此心安处是吾乡
5年前,恰似懵懂少年的“实在智能”来到人工智能小镇,在余杭“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理念的关怀下,从3个工位起家,如今已发展为全国行业内领军的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创业公司。
“余杭的确是一片创业热土,我们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心怀感恩,希望能够继续在这里深耕与拓展。”作为企业创始人兼CEO,孙林君感触颇深。
无独有偶。去年8月,中泰工业园区的杭州泰栖大厦正式开园,为之江实验室700余位人才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才,中泰街道设置了之江实验室专线接驳车项目,每天安排 3辆50 座公交车,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送到人才最需处。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如何锻造一座城市的留才“强磁场”?环境吸引人、服务温暖人就是答案。
去年以来,余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坚持以全过程减负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以全要素保障提供创新创业“阳光雨露”,以全方位创新为人才“靶向服务”。面对市场主体多、产业结构新、人才数量大、诉求边界广等现状,余杭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办事所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倾力打造“一中心一平台”,线下建立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开辟人才服务专区,整合科创、金融、法律等资源,让人才“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线上搭建“余省心”人才服务平台,集成了人才认定、项目申报、涉外事项办理等入口,实现“一次不用跑”。
在做好常规的空间、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基础上,余杭还从项目评审、资源链接、股权激励等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创业险”“创业贷”等配套金融措施,为人才创业提供增值服务;深入实施“人才伙伴计划”,为人才广泛链接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不断拓展壮大人才创业“朋友圈”。与此同时,以杭州城市新中心“十大工程”为抓手,余杭加快打造更多面向未来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场馆等,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打造“舒心安居”的城市环境。
从政策引才到服务留才,余杭倾一城真心,回应人才待遇、生活、事业等期盼,让天下英才对余杭从“一见倾心”到“再见归心”,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