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穿越数百年为何依然“能打”

2024-06-04 59674阅读

  ■记者 储舒婷

  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无疑是当下的“中式顶流”,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持续登上热门话题。《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95%,汉服订单量同比增长336%,其中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

马面裙穿越数百年为何依然“能打”

  备受追捧的马面裙历史究竟有多悠久,历经怎样的变化,又凝结了中国古人何种制衣智慧与美学风尚?昨天,国内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在上海发布。该书运用文献、图像和实物,从马面裙的名称溯源到形制流变全面探究这一经典服饰。百余条“最美马面裙”同日惊艳亮相,“衣生万物传统重构——五色华彩马面裙”展览于5月18日至7月18日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举行。

  并非“马脸”,马面裙蕴含东方美学

  《五色华彩马面裙》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解释,“马面”的意思并非马的脸,而是指敌台、墩台、墙台,它是探出城墙的一个字母“T”的结构,可与城墙形成角度,以便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最早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因外观狭长形如马面得名。而马面裙的裙门,跟这种马面的形状特别像,所以被称为马面裙。

  为深入挖掘马面裙蕴含的东方美学,贾玺增首次以中国传统色彩切入研究,对马面裙呈现的百余种传统色提取分析,表达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色。比如,“多色暗花缎盘金打籽绣人物庭院纹阑干月华马面裙”有粉、浅蓝、红、紫、月白、水红、深蓝、黄色等,其花卉纹饰为佛八宝,象征吉庆祥瑞。裙两侧一并镶嵌有玄青色阑干边30条,阑干边不仅可以起到遮挡拼缝的作用,还可以加固拼缝处,其简约的色泽与丝光走向和绚丽的暗花缎形成鲜明对比,构成独特的装饰元素,显得尤为华美绚丽。当然,马面裙上绚丽的色彩通过刺绣、拼布等工艺进行纹样装饰,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色彩的魅力不止于缤纷繁多的种类,更有同一色系深浅不一的韵味。比如,“镂空地三蓝打籽绣‘八仙过海’马面绣片”采用的“三蓝绣”,是受青花瓷器影响而产生的刺绣针法,采用多种深浅不同而色相统一的绣线绣制而成,其主体纹样为绣球花,此花古称“八仙花”。背衬一枝海棠,暗喻“八仙过海”。

  贾玺增还系统梳理了目前各明代墓葬出土的马面裙类型,形成文物名录。更吸睛的是,书中106件马面裙实物详情,200张高清纹样结构细节图,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美”。

  越潮流越经典,时尚的本质是文化

  起源于宋、兴盛于明清的马面裙,穿越数百年时光依然“能打”,如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中式服装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逐渐成为街头巷尾的日常穿搭,穿着马面裙的年轻人在城市里随处可见。

  穿着马面裙,观赏马面裙文物,昨天,上海视觉艺术学院00后大学生徐佳莹与文物“同框打卡”,“我平时很喜欢在网上淘中式服装,觉得穿上非常有韵味。”

  00后大学生身着马面裙与文物“同框”打卡。记者储舒婷摄

  “年轻人发自内心地喜爱,主动购买并将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日常穿着,是中华传统文化振兴的喜人标志。”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包铭新,是国内较早开展马面裙相关研究的学者之一,“让更多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相信一定能触发大家‘血脉中的审美觉醒’”。

  值得注意的是,千百年来,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着装习惯发生了巨变,但马面裙不仅受到传统服饰和汉服爱好者的喜爱,亦在国际时尚舞台受追捧。今日的马面裙从长裙到八分裙、六分裙,从锦缎到轻纱,从纯手工到机器生产的仿织金、仿妆花、机绣等,现代工艺的进步和设计改良,让本就百搭的马面裙,适应当下更多的生活场景,也有了更多可塑性。

  包铭新认为,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热前所未有,超越了此前的旗袍、中山装等改良款。马面裙为什么这么火?多名专家谈及这点:越潮流越经典,时尚的本质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

  贾玺增认为,“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十分经典和极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外观独特、工艺精美、功能合理,凝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人文思想。”

  不过,他也直言,大多数精美的古代传统绣片和纹样,并不能直接“拿来就用”,一般都要进行二次创作和设计,才更符合今人的穿着需求。

  就在上月,贾玺增还带着几条马面裙实物走进电商直播间,向大众普及传统服饰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需要学界、产业界以及社会各界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贾玺增说。

阅读剩余全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迷你集市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