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谷物行动改善膳食结构
粮食消费市场正迎来一场全谷物革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发展全谷物产业,能够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均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和全民营养健康水平。
发展全谷物产业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共赢的战略选择。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但粮食供需紧平衡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突出,饲料粮短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主食消费以“精米白面”为主,粮食过度加工问题突出,谷物表皮皮层和胚芽被去除,仅保留胚乳部分,导致成品粮出品率低,增加粮食损失,还会使谷物中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可能引发“隐性饥饿”,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调查显示,我国超过80%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拥有丰富的谷物资源,但全谷物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麦粉、全麦面条、糙米米饭、糙米烧卖、荞麦面条等全谷物食品虽然逐渐走上餐桌,但全谷物消费严重不足,全谷物产品消费量占谷物消费量的总量比例不足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30%的占比,发展潜力巨大。也要看到,全谷物产业发展受到消费者认知不足、市场接受度不高、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全谷物适口性较差、产业链条短等各种因素制约。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推动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不足,导致市场需求不够旺盛。应实施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通过普及全谷物营养健康知识、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和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等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全谷物的认知水平,使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
全谷物食品生产、加工和检测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全谷物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加工和检测标准体系却尚不完善,影响全谷物食品品质。应实施全谷物标准引领行动,健全标准体系,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全谷物食品在促进国民健康方面的作用。
食品适口性差、容易氧化变质是影响全谷物产业发展的两个痛点。全谷物食品富含膳食纤维等,口感粗糙、咀嚼感强,不易受到消费者喜爱;胚芽富含不饱和脂肪及生物酶类,不宜储存。实施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可通过挤压、酶解、发酵、发芽等技术改善口感,通过灭酶稳定化处理来解决容易氧化变质问题。还应推动全谷物食品适用粮食品种选育,推动大宗粮食品种提质、全谷物杂粮提产增质,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创制符合我国谷物消费特点和习惯的多元化全谷物原配料和食品。深化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有效预防慢性病。
全谷物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环节协同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如生产环节存在品种选育不足、优质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工环节存在加工技术装备落后、加工产品单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销售环节存在市场营销策略不当、渠道不畅等问题。应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强化食品品牌建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俗话说,五谷为养。发展全谷物产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创新的思维,探索产业发展路径,让每一粒谷物都能成为滋养生命、守护健康的宝贵财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慧)